在進行電纜絕緣性能試驗時,需根據試驗項目(如絕緣電阻測量、耐壓試驗、局部放電檢測等)選擇對應的設備。以下是常見試驗項目及所需設備的詳細介紹:
· 作用:測量電纜絕緣層的絕緣電阻,評估絕緣是否受潮或老化。
· 類型:
· 手搖式兆歐表:適用于低壓電纜(如 500V、1000V 規格),量程通常為 0~1000MΩ。
· 數字式兆歐表:用于中高壓電纜(如 2500V、5000V 規格),量程可達 10000MΩ 以上,帶自動放電功能。
· 配套工具:測試線(紅、黑、綠三色,綠色為屏蔽線)、鱷魚夾,用于連接電纜芯線與接地端。
· 作用:測量超高壓電纜(如 110kV 及以上)的絕緣電阻,量程可達 101?Ω,抗干擾能力強。
· 作用:對電纜施加直流高壓,檢測絕緣耐受能力,適用于橡塑絕緣電纜(如交聯聚乙烯電纜)。
· 組成:
· 高壓主機(輸出電壓通常為 10kV~100kV,電流 1mA~5mA);
· 分壓器(測量高壓輸出值)、微安表(監測泄漏電流)、保護電阻(防止擊穿時過流)。
· 作用:模擬運行工況下的交流電壓,更貼近實際絕緣應力,適用于油紙絕緣電纜或重要回路。
· 類型:
· 工頻耐壓裝置:通過調壓器 + 升壓變壓器產生 50Hz 工頻高壓,體積較大,適用于短電纜;
· 串聯諧振耐壓裝置:由電抗器與電纜電容諧振產生高壓,重量輕、容量大,適用于長電纜(如 10kV 電纜長度>5km);
· 超低頻耐壓裝置(0.1Hz):體積小、攜帶方便,用于現場試驗,減少對電纜絕緣的損傷。
· 作用:檢測電纜絕緣內部的局部放電量,判斷是否存在氣泡、雜質等缺陷。
· 原理:通過耦合電容或高頻電流傳感器(HFCT)捕捉放電時的脈沖信號,測量放電量(pC 級)、相位及頻次。
· 配套設備:
· 耦合電容(高壓端接入,隔離直流高壓);
· 放大器、濾波器(去除干擾信號);
· 示波器或數據分析軟件(顯示放電圖譜)。
· 作用:檢測電纜接頭或本體內部放電產生的超高頻電磁波(300MHz~3GHz),抗外界干擾能力強,適用于現場在線監測。
· 作用:測量電纜絕緣的介質損耗角正切值(tanδ),評估絕緣老化程度或受潮情況,尤其適用于油紙絕緣電纜。
· 組成:電橋主體、標準電容器、高壓電源(通常施加 10kV 交流電壓),通過平衡電橋測量 tanδ 和電容值。
· 作用:配合耐壓試驗或絕緣電阻測量,定位電纜絕緣擊穿點或高阻故障點,包括:
· 脈沖反射儀(用于低阻故障);
· 高壓電橋(用于高阻故障);
· 聲測儀(通過放電聲波定位)。
· 作用:監測試驗環境的溫度和濕度,確保試驗條件符合標準(如溫度 5℃~35℃,濕度≤80%)。
· 作用:測量試驗設備接地端的接地電阻(要求≤4Ω),保證設備安全接地。
· 放電棒:耐壓試驗后對電纜放電,需配備 10kΩ~100kΩ 限流電阻,防止電荷沖擊;
· 保護電阻:串聯在高壓回路中(阻值 50Ω~100Ω/kV),限制擊穿時的短路電流,保護試驗設備。
試驗項目 |
常用設備 |
參考標準 |
絕緣電阻測量 |
2500V 兆歐表 |
GB/T 16927.1、DL/T 474.1 |
直流耐壓試驗 |
直流高壓發生器 |
GB 50150、DL/T 1573 |
交流耐壓試驗 |
串聯諧振裝置 |
GB/T 12706.4、DL/T 1093 |
局部放電檢測 |
局放檢測儀(脈沖電流法) |
GB/T 3048.12、IEC 60270 |
介損測量 |
介損測試儀(西林電橋) |
GB/T 11026.1、DL/T 452 |
電纜絕緣性能試驗設備需根據電纜電壓等級、絕緣類型(如橡塑、油紙)及試驗目的(交接試驗、預防性試驗)合理選擇。操作時需嚴格遵循國家標準,確保設備精度與安全性,同時搭配輔助工具(如接地電阻儀、溫濕度計)保證試驗數據的可靠性。對于現場試驗,優先選擇便攜性強、抗干擾能力好的設備(如超低頻耐壓裝置、超高頻局放儀),以適應復雜環境需求。